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1 .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 . 1895年2月,维新思想家文廷式在朝会中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材料体现了
A.维新变法遭到顽固派反对B.清政府已成为日本侵略的工具
C.清朝未迁都最终导致战败D.清末多数官员因循守旧与无能
3 . 1900年6月,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举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
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
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D.增强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
4 . 康有为说“连兵人京,乘舆播迁,九庙不祀,津沽流血,宫胭为墟,卿士死丧而流离,生民涂炭而荡析,燕京惨状,闻者酸心。”梁启超也说“数千年来,外侮之辱未有甚于此时者也。”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 黄遵宪是清朝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曾就某一历史事件先后写下了《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名篇,表达自己的反帝爱国思想。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瓜分狂潮
6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包含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内容。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7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上饶横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李鸿章准备购买英国产的最新巡洋舰,但朝廷中众多大臣从中作梗,最终这艘巡洋舰被日本购买,成了日本的吉野号战舰,在黄海海战中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廷
A.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浓厚B.对世界形势反应迟钝
C.众多大臣暗中助日侵华D.对日本侵华未做防范
9 . 晚清时期的中国,危机此起彼伏。伴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国边疆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19世纪中晚期的中国,哪些区域陷入边疆危机之中?
①西北地区②西南地区③东南海疆④北部海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1)指出材料一、二所述史实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说明材料二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2021-05-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