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
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2-06-24更新 | 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官方剿匪,只能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数不教也"。同时,政府认为大多拳会都是"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上述言论出台的背景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清廷利用民众对抗联军侵华D.义和团得到政府正式招抚
2022-02-19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漫画《日本兵舰到湘游历》。漫画反映的是日本军舰在中国刺探情报的情景,相对于日本的大军舰,中国政府的船只是那么渺小。该漫画所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A.清廷沦为列强侵华代理人B.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
C.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D.中国航运业开始了近代化
4 . 19世纪末,一方面洋布洋纱在开封广为流行,另一方面列强在豫北修筑铁路策划掠夺山西和焦作的煤炭等矿山资源。该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捻军起义打击了清朝的统治B.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C.义和团运动引发“民教冲突”D.河南被划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
2022-01-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日俄矛盾日益凸显。为拓展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建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日本认为这是对大陆政策的严重威胁,加紧夺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甲午战争的胜利激发了日本扩张野心,也触动了沙俄神经,招致“三国干涉还辽”。此后,日俄在东北亚矛盾、冲突不断加剧。为打败俄国,独霸东北,日本进行了近十年的扩军备战。沙俄也修筑大量防御设施,向远东调集兵力和军舰。战前,英美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给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舰艇武器,加剧了局势恶化。1904年日俄开战,战争历时一年多,沙俄最终在陆海两条战线惨败。日本在东亚势力范围扩大,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发展道路。

——据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对东北亚区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本福岛少将遂到英军司令部会见盖斯里中将。中将日:“英美两军愿随贵军行动,一起向北京进军。”这一场景出现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义和团运动的扩展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7 . 正代某一时期,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甲国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通过修筑中东铁路,强租旅顺大连,将东北全境划为甲国势力范。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日军制造旅顺大系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C.东北兴起义和闭运动D.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
2020-1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2019-10-09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
10 . 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论的背景最可能是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