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干涉还辽B.八国联军侵华C.门户开放政策D.清朝边疆危机
2022-07-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晚清时期,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中英《北京条约》签字页

②《南京条约》签字页

③《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④《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材料二   春愁难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1)请将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四个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从材料三的时间轴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主题加以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论述准确,逻辑清晰。)
2021-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晚清档案中的《罪己诏》记载:“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野心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列强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在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与该项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 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的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 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张謇记录的条约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0-0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就甲午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的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该分析,意在指出甲午战争
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
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展
8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柳州铁路一中高一上段考历史卷
9 . 这项特权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特权地位”。列强的这项特权来自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A.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
B.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
C.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
D.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