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教训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7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4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

——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1894725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曾经的东洋小国日本,战胜了“老大帝国”清朝,夺取了东亚霸权。正因如此,当年的日本在甲午战后高唱“自强”之歌。然而也正是这看似热闹非凡的“自强”让日本走上了“自爆”之路。在当时许多日本当权者看来,甲午战争的胜利不仅表明,凭借自身实力的增强,曾经闭塞、落后的国家也能后来居上,更表明只要努力到位,敢于冒险和打破规则,小可以吞大,弱可以胜强,蛇可以吞象,不可能可以变为可能。正是这种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的做法,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并最终盛极而衰,落得个凄惨的结局。

——摘编自新京报《甲午120周年日本也应以史为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以怎样的态度看待这场“甲午之战”。
2021-02-05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