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根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革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本随军记者因此感慨;"东西旦夕相望,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这现象反映了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观念淡漠B.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D.中国开始进入半殖半封的社会
2021-01-06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通史》记载:“中国政府不得不支付惩罚性赔款,并且允许外国势力在他们的大使馆以及通往沿海的道路上驻军。”中国政府被“惩罚”主要是因为
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B.拒绝列强“修约”要求
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D.听任义和团“扶清灭洋”
2020-03-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4 . 根据光绪二十一年木刻《公车上书记》记载:“窃(康有为)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康有为所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131卷引用:重庆市求精中学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7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8 . 《庚子诗鉴》中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A.洋教对中国民众毒害至深
B.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误解
C.外国宗教不适合中国人民
D.义和团反帝反清的时代性
9 . 据史料记载,侵略军所到之处,“各街巷大小铺户,货物抢劫一空”。日本兵从户部抢走三百万辆白银。钦天监的古铜仪器,天文台的天球被德、法两国瓜分。明代《永乐大典》被抢去三百零七册……此次浩劫使我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珍奇,扫地遂尽。”材料中的“此次”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0 . 近人仲芳氏在其日记《庚子纪事》 中写道:是书也,乃予或见或闻,逐日记载。…… 传团民无论相离数百里,此处焚表呼唤,彼处立时便知,人亦顷刻而至,比电报尤速。又哄传能避敌人枪炮.团民用手一指,对阵枪炮即不过火,不能发声。据此,可以肯定作者(       )
A.同情义和团运动B.反对西方工业文明
C.记事具有客观性D.轻信传言罔顾真相
2016-1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