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表明20世纪初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列强实现了瓜分中国的计划
C.中国维新变法的条件成熟D.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2021-12-13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市属学校互助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结束中国与朝鲜间的外交关系
B.废除清朝与朝鲜间的不平等条约
C.帮助朝鲜实现真正的独立
D.清除清政府在朝鲜的影响力
3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表明
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
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
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4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辛丑条约》
2017-09-06更新 | 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D.北京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部的侵略与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玉《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摘编自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三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简要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民族觉醒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6-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04年1月,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对中国驻日大使劝告说:“(日俄)万一决裂,日不愿他国卷入,并愿中国中立……惟愿贵国内地须自固守,勿使变乱。”这反映了日本
A.尊重中国的主权利益
B.想获得清廷的战争援助
C.独霸东北的侵略野心
D.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8 .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斗争的不同点是
A.以武力反抗外国侵略军
B.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所镇压
C.发布文告反对西方侵略
D.区别对待西方先进文化与列强的侵略
9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10 . 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传教活动同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民教冲突不断,教案频发,最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义和团运动。造成这一时期“教案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族危机严重激化了民教冲突
C.太平天国运动宣扬拜上帝教D.中国民众固有的仇洋排外心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