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1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侵略权益。下列条款按签时间订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4 . 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B.民族抗争C.近代探索D.革命救亡
5 . 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两白银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近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苏州为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 . 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强邻环伺,山河破碎。下图是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刊登的一副彩色画片,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中国的豆剖瓜分的危局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洋务运动正式宣告破产
C.近代中国只能任强人宰割D.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矛盾重重
2021-12-11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国内海盗和海上的抗清异已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已彻底消失B.西方列强侵略扩大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D.海军力量的近代化
2021-12-06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一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建工厂、建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
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
10 . 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