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3 道试题
1 .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福州为商埠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③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之大,甚至在数十年后仍能感受得到。……社会上低迷凄凉的悲愤与失败情绪开始弥漫,有学者悲愤地写下:“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最初的痛楚过去之后,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思考,他们终于意识到,中国从败给西人到败给东人,其根本原因绝非个别将帅的作战不力,或者是朝廷奸臣卖国所致,近代史上士人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思想转折来到了。

——摘编自张鸣《再说戊戌变法》

材料二: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明确指出“五四”即爱国运动的,最早是北京学生联合会发出的《致各埠商会请其对于爱国工人之生计速筹补助方法》信函。信中明确说:“故五四以还,爱国运动遍全国,奔号之士满海内,良以国不可亡,人不可奴,五色之旗,不可不飘扬于神州。”……“启蒙”的称号正式用到“五四”头上,其时间较“爱国”称号要晚17年。1936年某学者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简述近代士人“最关键的一次思想转折”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个“口号”说明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被定性为“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6 .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7 . 如图是法国《小日报》的插画《北京失陷》,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19-03-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记载:“山东义和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这表明
A.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
B.清政府严控列强的传教活动
C.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
D.民族危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2019-03-27更新 | 66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