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共和之声震撼中华


上表为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资料:

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取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
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海陆军频繁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1890年,在爱知县举行规模空前的陆海军联合大演习,天皇亲自担任统监,从此日军将野外军事演习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习次数增加,且针对性、实战性更为加强
1887年,小川又次制订出《清国征讨策案》,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1890年6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抛出所谓“利益线”理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是守卫主权线;第二是保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地位得到发展,为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再次侵华做了最初的铺垫。经济是日本发动再次侵华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

——据林伟功主编《日藏甲午战争秘录》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论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 .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哪两项重要的理论?
(4)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部的侵略与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玉《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摘编自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三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简要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民族觉醒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6-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三   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就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