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2 . 1896年,有人作诗如下:“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与该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马关条约》签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 . 《庚子诗鉴》中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A.洋教对中国民众毒害至深
B.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误解
C.外国宗教不适合中国人民
D.义和团反帝反清的时代性
4 . 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主要是指
A.日本对台湾发动甲午战争
B.俄法德进行三国干涉还辽活动
C.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占台湾
2018-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
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
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
7 . 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奋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2017-10-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蜡。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了敌意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
2016-12-12更新 | 343次组卷 | 9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