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2 .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行为,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的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B.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2019-03-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2508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1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通渭县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次战争后
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6 .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1885189519051911
进口8820001两白银17169671两白银44710008两白银47150394两白银
出口6500571两白银14329321两白银22788819两白银3773381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9 .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0 .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