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鸦片问题,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只好采取暂时的妥协政策——“罂粟小姐”成了黑户——英国只能暗地里进行鸦片交易、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李鸿章在国力虚弱的情形下,积极主张朝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此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1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2 . 1894年黄海海战战败后,孙中山等成立了兴中会;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严复首提“救亡”口号;1896年,开始出现学生赴日留学潮。据此可知,1894年后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崩溃B.国人救亡图存探索呈现多元化
C.清朝开始注重维护国家主权D.变法维新成为了社会大众共识
2022-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学生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做了如下整合,该学生旨在
教学内容设计对比。
原教科:书顺序时间重新整合后教科书顺序时间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中8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八园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A.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更注意历史事件的内容逻辑
C.进一步揭示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D.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空顺序
2022-05-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898年3月,英、德两国在赫德帮助下战胜俄、法集团,与清政府签订了《续借英德洋款合同》。合同规定:清政府向英、德借款1600万英镑,年息四厘五,45年还清,除以关税作保外,还以江浙等地厘金和湖北等处盐厘作保。借款合同的签订
A.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反映英德根本利益一致
C.开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2022-05-11更新 | 31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申报》曾发表时评指出:“驻扎日本之法德俄三国公使行文日廷,不准中国土地让与日本。中国若依此拒绝割地,中日必将重新开战。面对中日再动干戈,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战后(       
A.法德俄与中国结盟B.清政府对列强本质认识模糊
C.俄德法日相互勾结D.帝国主义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2022-04-1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当日本出兵中国台湾,进而吞并琉球时,李鸿章看到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而逐步强盛的事实,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性,并认定日本终究为中国之患,中国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图存。其认识
A.助推中国从此走上富强道路B.奠定了中国甲午战争胜利的思想基础
C.彻底抛弃中国传统外交体制D.说明李鸿章对时局有比较客观的分析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一场运动,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之事,实为下策”,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B.阻止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是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成功探索D.严重削弱清政府的权威
2022-01-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一幅新闻漫画,巧妙地将“笑”、“怒”两种不同表情正好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这幅漫画意在
A.批判列强对中国采取的双重标准
B.讽刺清政府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
C.揭露清政府对内对外的双重面目
D.抨击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2022-01-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中国”“中华”“华夏”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由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
A.推动了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B.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D.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2-01-1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