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1891年,四川省货物进口总值为146.5万关两,出口总值为139万关两,两者相抵后,四川仅入超7.5万关两。到1915年,四川的入超迅速增至193.2万关两,24年之中增至25.76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使洋货大量涌入
B.辛亥革命的爆发加剧了帝国主义的干涉
C.《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重庆开埠使内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2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
3 . 下列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资本直接投资行业构成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前
估计投资额(美元)占合计百分比
贸易业4194991138.47
银行业2809494025.76
保险业59928005.50
航运业1334254912.23
工业1424512813.06
其他商业54280164.98
总计109053340100.00
A.列强对华商品侵略的特点B.民族资本在工业领域占优势
C.航海业成为中外争夺重点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4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使
A.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民国初年,北京的一个包车夫曾是一个义和团民,但其时则已成为热心的天主教徒了,每早祷告礼拜很是虔诚,问他为什么改信宗教,回答说:“因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放弃了反抗侵略B.天主教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C.旧式反帝力量被削弱D.民间宗教失去了生存基础
7 .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对社会的影响的几段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外开始公开勾结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美德联合镇压义和团D.帝国主义控制了全中国
2021-10-05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练习)
8 . 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
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B.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
C.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根源
2021-09-2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
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
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10 . 晚清疆吏“骄蹇”,清流士大大以义理尊王而与疆吏相敌。结果却是“弹疆臣如撼山,参廷臣如拉朽”。这表明晚清
A.军阀割据局面出现B.清流势力受到遏制
C.朝廷内部党争严重D.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