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团体用于联络、传递消息的信物拓片。该团体的抗争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C.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中体西用”C.追求民主共和D.“扶清灭洋”
3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8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卷
5 . 1900年6月,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举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
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
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D.增强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
6 .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条款是(   )
A.开辟内河新航线B.在苏杭地区开辟新口岸
C.允许日本在华各口岸设立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021-09-02更新 | 385次组卷 | 42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7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一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1-08-24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加紧扩张使中国陷入更深重的半殖民地状态。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挽救中国。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另一部分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发生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中国的战败”与哪一场战争有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的中国出现了哪两次政治运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面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在哪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这一成果?
(4)材料四所反映的是我国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被称为什么?在其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5)综上,从近现代中国百年来的探索道路中,你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2021-08-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8-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其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