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6 道试题
1 . “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在此,李鸿章
A.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及影响
B.认为这场战争华战争是日本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
C.指出了战争对国人警醒的一面,但是却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D.战争促使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022-05-11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27甲午中日战争-【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2 . 侵略者将北京城分为英、俄、日、美、德、奥等几个占领区,实行军事统治:俄军布告说,“遇有持枪械华人,定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枪,即将该房焚毁”。此次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2022-10-01更新 | 30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4 .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保定、沧州等地时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这表明
A.普通民众成为抗争的主体B.清军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
C.民族危机激发战斗的热情D.专制政体仍有较强生命力
5 . 《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喊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官员们也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由此可见,《马关条约》的签订
A.导致君主立宪思想兴起B.加速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激发民主共和观念传播D.鼓舞官员积极上书言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2018-07-14更新 | 133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9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7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9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5.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随堂练习
10 . 1900年6月,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举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
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
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D.增强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