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辛丑条约》第二条第二款要求清廷以上谕公告若干城镇停止文武各等级科举考试五年,并在附件八列举相关城镇,其中山西省22地;直隶省13地;东三省6地;河南省2地;浙江、湖南、陕西各1地。这一条款意在(     
A.惩戒支持义和团的地区B.扶植南方势力主导政府
C.培养亲西方的新式官僚D.动摇中国传统意识形态
2024-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0年6月,由上海等地官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定的《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中规定:“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这从侧面反映出(     
A.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态度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人民抗争对列强的冲击D.地方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国报纸评论说:“中国的被发现,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领,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义和团……不会有过去几个月里面中国所蒙受的永恒耻辱。”这一观点(     
A.深刻地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源
B.全面评价了西方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C.大肆渲染中国的闭关锁国而否定其近代转型
D.片面宣扬西方的文明而掩盖了其侵略的实质
2022-07-25更新 | 247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狭隘性”(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B.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
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铁路建设经费主要以官款为主,建设的体制也以官办为特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开始由官办转向商办,并最终实行了“借债筑路”的政策。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政的全面展开B.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严峻的内外环境D.抑商政策的调整
6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1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高频考点竟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60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使团前往中国,直到838年最后一次遣使,日本一直在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日本从中国学到了文字、佛教、儒学、文学、音乐和建筑,这些都成为日本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元素进入日本主要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去长安学习的日本僧侣和官员,以及少部分中国人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带入日本。即使在十九至二十世纪西方文化进入日本后,中国文化依然保存了下来,在日本,人们还能背诵一些从中国传来的格言,他们弹奏源自中国的弦乐器,背诵来自中国的诗歌,仿佛就是日本原创,两国广泛的文化共性成为互相理解的基础。

材料二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高层认为学习日本现代化的经验可能是中国复兴的捷径,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前,日本成为现代全球文化的中介,中国积极地投入了一系列学习明治日本发展经验的运动。大量的中国官员访日,成百上千位日本教习和顾问在中国工作,超过五万人的中国留日学生。中国受到日本影响的方面包括君主立宪改革、师范教育与大学的发展、建立警察系统、现代法律框架的奠定、革命运动的兴起等。

——摘编自傅高义《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中日文化交流的变化及原因。
8 . 1894-1904年,日本东洋史学逐渐成型,日本学术界对中国的研究由聚焦于汉族中国历史文化转向对中国四裔(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历史地.理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日本
A.争夺中国史研究优势地位B.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C.受中国经世致用学风影响D.学术研究服务对外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八国联军登陆前夕,东南各省督抚收到了朝廷密旨,密旨上说:“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久,尤关紧要。若再迟疑观望,坐误事机,大局何堪设想?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这一密旨
A.反映了清廷动员东南各省参战的决心B.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东南联合互保”授权
C.说明清廷对当前局势有清醒认识D.实质上号召东南清军与义和团联合作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