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
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
2 . “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过各国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纳》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这些调整后的核心要求最终被写人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一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日本兵正张开大网,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这幅画反映的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4 . 19世纪末的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曾经坦言:“决不可让日本渗透到中国的心脏而在辽东半岛攫得立足点……为俄国的最大利益着想,维持中国的现状。”为此,俄国
A.策划“三国干涉还辽”B.索取三千万“赎辽费”
C.甘当英法联军“帮凶”D.要求中国“避战保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7月,美国向其他列强发出照会,宣布要“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实体,维持一切以条约和国际法所保证的友好国家的权利”。这成为此后列强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条件的基础。列强最终约定,谁也不提出割地的要求。由此可见
A.清政府挽救了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B.美国成为侵华列强的绝对核心
C.列强意图控制中国以维护其在华权益D.列强在华争夺矛盾已基本消除
6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契,辇教之下,烽烟浙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保。”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
C.行政效率低下D.民众愚昧无知
7 .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⑤
8 .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遭受到了列强的镇压
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2017-11-26更新 | 24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王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心痛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