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的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C.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2023-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恩格斯曾就近代中国某一场战争评论道:“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及创办大工业”。这场战争后(     
A.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B.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C.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D.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2023-01-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4 . 1881年到1894年,清政府共修建铁路300多公里。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新增铁路全长9200公里,其中由列强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300余公里,占90%以上,中国自办的铁路只有850公里。这表明(     
A.顽固势力阻挠铁路修建B.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倾销
C.甲午战后政府更加腐败D.列强加剧对中国的侵略
5 . 1900年6月,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却与列强达成协议: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表明(     
A.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B.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增强
C.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动摇
6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7 .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材料反映出(     
A.清朝已经面临中央集权危机B.梁启超对李鸿章持肯定态度
C.为维新变法开展寻找理论依据D.李鸿章已经具有民族民主思想
8 .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条约的内容反映了(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时期,北京城内"凡卖洋货者均皆逃闭",人们纷纷将家里的洋货自行销毁,"各种煤油灯砸掷无数,家家户户尤恐弃之不及,致贻祸患"。时人记述,"城内商铺招牌‘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细布',诸如此类甚多"。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民众反应B.清末农民运动的民族义愤情绪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残酷暴行D.反帝爱国运动中群众抵制洋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     
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
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