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在许多场合下又被称为“条约口岸”,也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伴随着战败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都会被迫增开更多的通商口岸。因此,通商口岸的增加,也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改变对外政策而自开商埠。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政府和立宪派革命派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5年广州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五大臣考察宪政;立宪派起草立宪奏章;与革命派论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立宪派论战
1906年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与革命派论战1906年萍洲醴起义,与立宪派论战
1907年立宪派发起国会会请愿运动,与革命派论战1907年镇南关起义,与立宪派论战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帝后去世1908年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09年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1年“皇族内阁”出笼,部分立宪派觉醒1911年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钢》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政治派别主要活动简表。从表中提取各派政治活动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19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两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民族危亡的基本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加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吞噬的目标。实际上,当1895年初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了”。

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历史学习强调史论结合,试结合两则材料,围绕“瓜分”这一历史现象,给出两种不同结论,并结合含有关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020-08-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1986年,学者李泽厚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论文。他在文中指出,五四时期,“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的关系 是“相互促进”,遗憾的是后来严峻的危亡局势迫使政治救亡压倒了思想启蒙。李泽厚的观点遭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批判。王元化认为,“把启蒙和救亡看成全然相克是不对的”。金冲及指出,“从根本上说,是救亡唤起启蒙。”

——摘编自曹明臣、谢梅《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5-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重庆市高三模拟调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围绕“危机与抗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眼中你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06-03更新 | 427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9 . 材料三   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就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