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从上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信息,信息之间要有关联,阐述合理,有史实依据)
2022-03-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五次大规模留学潮

时间代表人物留学概况和走向
18681896詹天佑
严复
1872年,清政府正式派遣了第一批学生留美开启近代中国留学潮
18961911黄兴
鲁迅
留学眼光转向邻国日本,产生了研究日本、学习日本的热潮。仅至1906年,留学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
19091924茅以升
梁思成
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由中国制定留美教育的议案,大规模赴美留学再度兴起
19121922周恩来
邓小平
中国青年学生到欧洲各国勤工俭学,出现留学欧洲的风潮。1922年,在法留学人数达1700多人
19231930刘少奇
朱德
中共旅欧支部从1923年开始派遣了一批学生去苏联深造。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的号召,一批进步青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热潮

——摘编自陈一鸣、周杰、唐教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表中某一阶段出现中国对外留学热潮的原因和影响。
2022-02-0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1840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这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4-19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邸报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科技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周时期的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吏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邸报名称出现。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而且扩大到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邸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也已扩散到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到咸丰、同治年间,刊行《京报》特权开放,北京前门外的私营报房发展成十几家。《京报》基于其官方背景而成为当时第一大报纸,但随着民国的建立,《京报》停止发行。

   ——摘编自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


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初北京某私营报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初当时政治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张伯苓先生生平简介1876年,张伯苓出生于天津。1891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承甲午败绩,目睹丧权辱国的场面,气愤填膺,1897年决定退役。1898年,结识倡导新学的严修,共同开启了办学之路。1903年,东渡日本,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及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启发。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建成中学校舍,民间称"南开",遂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秋,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19年秋,筹办私立南开大学,开设文、理、商三科。1923年以后又先后创办了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部、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1936年,入川创办南渝中学(今重庆南开中学)。"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炸成废墟,大学部迁至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1948年被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避居重庆。1949年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留守大陆。1950年5月,从重庆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欢迎。1951年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摘编自郑致光主编《张伯苓传》


材料提供了一位近代人物的信息,蕴含了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赵佳盈《中国近代外交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5-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意识的反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何谓民族意识?有学者解释说:“民族意识,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日民族自觉。简言之,即民族自知其为民族之谓。”民族意识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可以这样说,所有与民族有关的观念形态,诸如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文化等,都建立在相应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之上。正如周恩来所说:“一般的人开始最容易有一个民族观念、民族立场。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摘编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论。(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评论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是作为专制政体的副产物产生的。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已逐渐变得与新起的社会经济现实不相适应,甚至在许多方面极相矛盾。但当时国内外动摇传统官僚政治的社会因素虽在不断增长,而支持那种统治的外在、内在力量也并不示弱。这是旧的官僚政治所以能一直维系到爱新觉罗统治结束才归于颓败瓦解的基因。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0-02-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进程
1896年6月《苏报》创办于上海的公共租界。
1903年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渐成为《苏报》的主要内容。
1903年6月29日《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章太炎在文中直呼光绪皇帝之名,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1909年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密谋各华领事“务将该馆立即封闭”。
1903年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因苏报案而起的学生运动。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租界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章、邹在租界法庭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
1904年5月经过三次审理,租界法庭判章太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罚做苦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