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各区域口岸在全国贸易中的份额,以1895年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1895年之前,上海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约占40%。1895年~1915年,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华北和东北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日本在华扩张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
B.一战加快了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
C.上海丧失了全国最大贸易港的地位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 .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地方民众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
A.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中国人民斗志丧失
2018-01-2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3 .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清朝前期,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清中期,演变为以强体健身、自卫身家为宗旨的民间武术团体;清末,则将外国传教士作为斗争目标和袭击对象。义和拳的宗旨演变客观上反映了清朝时期
A.民族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外国宗教侵略愈演愈烈的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
D.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杂变化
4 .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地方民众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
A.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6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资政新篇B.扶清灭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抗日战争
7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严格禁止义和团以任何方式南下,各国也承诺不在上海、不在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反映出(     
A.南北分裂趋势明显B.东南各省联系紧密
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D.清朝统治根基动摇
8 . 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
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
9 . 1840~1901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即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三国干涉还辽
10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最能体现这—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021-08-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6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