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民众的挟持下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86年,“出使英、法、德、俄大臣刘瑞芬建议,与英、美、俄诸国立约保护朝鲜”。李鸿章非常赞同刘的建议,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坚决反对。这表明当时
A.日本的侵略野心尚未引起清政府的警觉
B.清政府仍缺乏现代外交的意识
C.朝鲜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减弱
D.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在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这说明清政府
A.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
B.中央集权的显著强化
C.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
D.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
4 . 不平等条约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下列条文反映了列强在华取得的部分特权,按照列强取得权益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④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
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
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
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
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2019-04-24更新 | 1284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8 .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美国捐款建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中国人好感到美国留学
B.培育亲美精英影响中国政局
C.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
D.为构建正义国际形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1884﹣1900年中国反洋教斗争事件统计示意图(单位:次)。这反映出
A.民众不断抵制西方文化
B.反洋教发展成全国运动
C.中国渐沦为文化殖民地
D.西方列强加强对华侵略
10 . 甲午战前,谈论西学普遍为人所不屑,有谈论者甚至被视为汉奸。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国人对西学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B.清廷维护专制引起不满
C.有识之士广泛传播西学
D.此前的近代化效果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