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当局编订地理教科书时炮制出与日本“本邦”相对应的台湾“本岛”概念,中国反被归为“外国”,在地理概念上割裂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这里当局的做法(     
A.加速了“台独”势力形成B.割裂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C.推动了近代地理教育建立D.意在加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2024-04-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77年,陆军中尉岛弘毅打着“日本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地。这表明(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3 .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对社会的影响的几段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外开始公开勾结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美德联合镇压义和团D.帝国主义控制了全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瓦解晚清的朝贡体系
C.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D.体现殖民主义的意志
2021-05-08更新 | 4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2年,中国与朝鲜签订商约,强调“此次所订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1899年,中朝又签订了新的商约,规定“(双方)官员与本地方官交涉往来,俱用品级相当之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列强侵略增强了中朝经济联系B.甲午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外交
C.中朝交往保留了旧有宗藩观念D.中日对抗推动了朝鲜民族独立
6 . 下表是甲午战后出现的兴办各类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
A.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B.表明立宪成为国人共识
C.推动了维新思潮的兴起D.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2020-06-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高三适应性测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
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
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盲目自信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2019-06-17更新 | 24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的是晚清外事机构的变动及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些举措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B.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需要
C.使中国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D.客观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