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相比发生质的变化,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太平天国除个别人外,对于外部世界都缺乏起码的了解,一度将来华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一概表示欢迎,对中西贸易也持积极态度,他们希望西方势力能够支持自己的斗争。当西方传教士要以“纯正的基督教来改造“拜上帝教时,太平天国坚决抵制,不留任何妥协余地。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并没有改变西方人是“洋兄弟”的判断,没有将反封建与反侵略斗争结合起来。

到义和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年代,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已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所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始终与侵略势力不共戴天,充满“灭洋”"的精神。但义和团又明确提出“助清”扶清”的口号,放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警惕。结果成为清政府为投降而加以叛卖的对象,腹背受敌,在血泊中。

——摘编自制德坤、宋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待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派出所谓“东方远征军”开往中国。当时英国议会曾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内务大臣罗素向议会发言,说明英国开战的目的是:“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之下经商。”英、美的有些历史书则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对中国的这次战争也会发生。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甲午战争虽然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但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所处的时代以及它们的侵略本性,使得它们必然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明火执仗,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

——摘编自张传杰《帝国主义列强与(马关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人罗素所说的“恐吓与暴力”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以相关史实说明其提出的英国开战的目的是否符合事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欧美列强以“友人”“恩人”形式侵略中国的事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后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请回答: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哪一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2019-0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申报》在1894年7月11日发表了一篇《战必胜说》的文章,“况今者日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而又万众同仇,义形于色,虽当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轻启兵端而民间谈及日人辄裂眦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让日人以争先战。”

——摘编自《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国运之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必胜说》认为中国必胜的原因,并分析中日这场战争对国运的影响。

9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开一条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衡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作者以1861年标志性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话剧《茶馆》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

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过茶馆。他梦想把茶馆开大。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八国联军进北京,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来到茶馆,双方唇枪舌剑。

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但不久因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这时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慌慌。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

北平沦陷。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王利发的发财梦此时已经彻底破灭,茶馆已经凋零破败。

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养子去参加解放军,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尽头…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