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材料二: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的重要会议,1937年国共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达成。毛泽东指出即便是统一抗日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要保证共产党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独立。相对于国民党提出的“逸胜论”,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论持久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发动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20余次大规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并开展游击战收复失地。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的重要会议,1937年国共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达成。毛泽东指出即便是统一抗日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要保证共产党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独立。相对于国民党提出的“逸胜论”,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论持久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发动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20余次大规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并开展游击战收复失地。中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和支持,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2-02-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2-13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芋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未,由沿海长江,樘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要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各自时间和背景。
(3)根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022-02-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国力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
(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总兵力
(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军舰
(艘)
军舰吨位
(万吨)
飞机
(架)
中国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
305
日本60239.763539.380%60409.720077.1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并指出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22-02-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坚持道路自信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作民族走向繁荣官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第一个条约即《望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摘自《社会科学》(199609期)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当代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 “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材料二 1931年9月 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1932年1月,日本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材料三 吉林省档案馆于2014年4月25日公布了从馆藏档案中整理出的89件档案,涉及日军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于占领区建立的“慰安所”,被“特别移送”到731细菌部队作为人体实验对象的“苏联问谋”,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和日军占领后的南京的实况,在沈阳关押的英美盟军战俘,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和强征的劳工,以及抗日联军等方面的内容,直观、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


(1)据材料一 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略意图。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抵抗日本侵华的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吉林档案馆公布的89件档案所折射出的日军侵华罪行。
2020-11-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0 . 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光辉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1931年和1937年为界,日本侵华战争达到了一个高潮。                                                 

     ——《漫话抗日战争》    

材料三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诗中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材料二中所说“1931年和1937年”分别指日本发动的哪两次侵华事变?中国哪次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938年抗战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
2020-05-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