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2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
2022-04-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在1894年9月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中,“经远舰”被四艘日本巡洋舰联合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我国水下考古队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一艘倒扣的沉船,②船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金“经远”舰名字牌,确证此舰为“经远舰”。③沉船中清理出74枚步枪子弹,这些子弹证明了舰上的官兵应该和日军进行了近距离拼杀。从考古结果推测,船的右舷遭受攻击最小,可能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继而控制黄海制海权。④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⑤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政治格局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科学结论。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属于史实的是;属于史论(或史识)的是。(填序号)

材料二: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

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自爱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2022-02-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帑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1894826日《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三189411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2)材料二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你认为文中的“不知改变”指的是“改变”什么?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所述的中国军队的作用,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1-12-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勋绩久著,熟悉中外交涉,为外洋各国所共倾服。今티本来文隐有所指,朝廷深惟至计,此时全叔之任,亦更无出该大臣之右者。李鸿章著赏还顶制,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

——1895214日光绪帝写给李鸿章的上谕

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1)据材料一,简述李鸿章“与日本商定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些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能论证这一观点的三个史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谭嗣同在《有感》一诗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材料二 


材料三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谭嗣同的“春愁”来自于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谭嗣同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
(3)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一役”“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
2021-09-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上述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的是哪两条规定?
(3)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条规定体现了资本输出的特点?指出这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2021-09-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甲午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8 . 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通过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结合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
2021-09-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东北(ZDB)联盟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问题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________》(条约名称)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________年。
(2)诗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的________错误。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的重心由________转向反共,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________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是________;解放________,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021-09-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10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二:“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供奉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近年来有包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政要进行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


(1)材料一中反映的情景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倭人竞割台湾去”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造成的严重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1-08-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