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变数具体内容
文化扩张这是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做为初生事物,可以对旁边其他文化造成影响。两个不同的文化接触时,相互的交流也造成彼此质的改变。
文化抵拒这是外来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就等于一种病原体或是一种生物体进入另一种生物体之内,必定会产生抗拒或排斥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大致上是差异越大,抵拒性就越强,但所造成的适应,也往往最具有创造性。
文化的同质与异质这是指文化内部是否具有差异性,在具有区域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差异的异质文化中,较能产生多彩多姿的活力激荡。它比缺乏这种差异性的同质文化,会有更强大的活力。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的分光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世纪之交风云变幻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件

阶段中国世界
1895—1914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914—1918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美日加紧对华扩张争夺、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1918—1921五四运动的爆发、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中国共产党成立
旧殖民体系的瓦解、
巴黎和会分赃、
欧洲列强重新侵略中国

从上表中任选3个以上(含3个)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运用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1-04-07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法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条约的最大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要求: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是近代史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孙中山说:“扶清灭洋之义和拳……为千古所未闻,然足见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同时又说:“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

——顾则徐《清末民初思想领袖评价义和团总览》

材料二   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造成义和拳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一道教,二佛教,三孔教,四中国戏(剧),五仇视新学……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的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不希望义和拳再发生……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

——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

材料三   以下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拳匪纪事》卷二《匪乱纪闻》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观点,指出这种观点与其革命主张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否定义和团的原因。

(3)美国学者包瑞德说:“中国历史学者收集和分析义和团资料的工作绝不能使盲目排外主义延续下去,而外国研究者也不应当为外国人、外国机构和外国政府进行辩护。”包氏认为对义和团的研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18-08-2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2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