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但作为历史材料却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及部分团民的思想。内容如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和约”内容,指出这些“和约”内容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并就该思想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和约”内容及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评析务必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0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摘录
条约关系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