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永安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8 .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
A.新式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
C.民族资产阶级登台领导D.面临的敌人来自东方
9 .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有感》中的诗句。诗人悲愤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0 .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不仅强迫清政府贷款,还竟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这说明列强
A.扩大商品输出B.放弃了军事侵略
C.加紧资本输出D.实行“以华制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