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盲目自信,轻视日本B.实力强大,雄霸东亚
C.民族觉醒,同仇敌忾D.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2020-03-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涤垢雪侮”。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洋人勾结清官员欺压百姓
C.中国人丧失了反抗意识D.民族矛盾缓和
3 . 《辛丑条约》规定: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表明了清政府
A.鼓励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履行境内守土保平安之责任D.开始按国际惯例开展外交
4 . 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制度落后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D.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2020-02-22更新 | 79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江陵县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
C.政治体制对政府决策影响大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破产
B.当时中国人尚未认识到西洋文化的重要性
C.低度西洋化、近代化是指维新变法运动
D.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皙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据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臾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节选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受列强控制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2020-01-17更新 | 136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1次组卷 | 4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