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材料一中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2021-0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摘编自《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部分内容,其共同之处在于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2021-01-18更新 | 178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4 . 《马关条约》签订以来,晚清“小说界革命”中曾一度兴起“科学小说”,如《世界末日记》《黑暗世界》《月球殖民地小说》等,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腐朽的专制统治B.列强瓜分狂潮的刺激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021-01-1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1894年12月20日,美国《世界报》报道:“日军屠杀手无寸铁、没有抵抗能力居民的活动一天天地延续着,直到街道被残缺不全的尸体阻塞为止。”上述报道中的“屠杀”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6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021-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上行下效兮,民冤不伸。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红灯夜照兮,民不迷津。义和明教兮,不约同心。金鼠漂洋孽,时逢本命辰,待到重九日,剪草自除根。”这则揭帖(在街市散发的宣传品)内容说明
A.民族危机的根源被充分认识B.民间反帝反封建情绪高涨
C.运动已具备成熟的革命纲领D.列强终无力直接瓜分中国
2021-01-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直至 1882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
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9 . 有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10 .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2021-01-13更新 | 387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