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义和团中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正所谓“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 。这反映出义和团(     
A.成分复杂组织松散B.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2023-08-05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84年中国丢失越南的那一年,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预言,再过15年,中国极有可能被西洋诸强瓜分。所以他告诫日本,要把握时机,不要错过西洋诸强瓜分中国的时机。据此可知(     
A.福泽谕吉的判断毫无依据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D.列强瓜分中国给予日本时机
3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3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线上)历史试题
4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2届无为县大江、开城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7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8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9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2届陕西省交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10 . 1903年时人记载:“大前门侧立清国人凡数人,手执马棒……为保护洋人者,马棒,亦打清国人者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B.洋人勾结清朝官员欺压百姓
C.清政府屈膝投降,卖国求荣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