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历史研究往往具有国家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老师准备撰写关于甲午战争的论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大陆有关论文或者书籍有很多相似:观点上是日本人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资料上在本国很难找到有关甲午战争的第一手资料如战争亲历者或决策者的日记、信件、战争相关统计资料,一般是引述其他人的研究结论。在叙评上说日本人都是战前外交卑鄙、战中屠杀残暴、战后贪得无厌强硬索取,说清政府就是腐败无能。相当多的结论重复或者叠加,新结论往往是对以往结论的补充完善。

材料二 日本人对甲午战争的立场和心态是很平静的,无论是从官方也好还是民间也好,他们没有把这个战争看得那么重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近现代以来他们没有过分渲染,对它的评价一直都比较低调,中小学的教科书也都是这样的状况。但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的研究当中,他们的功夫下得非常足,他们做的所有统计、文献的记载和学者对战争的研究,都做得相当完美。《清日战争》这部书后面附有大量的日本方面的数据记载,作者只是选用了文献中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日本的《日清战争统计集》1~4集的大部头,统计资料包括方方面面,兵马、车辆、运输、后勤、军法、战俘、战地民政等等,都记载的特别详细。其中每场战斗弹药的消费统计,精确度达到个位数。百年前日本人在统计学上所做的工作,着实令人震撼和敬佩。让人感觉到,清日战争日本成为战胜国是注定的事情。现代日中友好以后,日本人一直不太肯谈清日战争的历史事情,不愿意刺激中国人的心理底线,从民族性来讲,我觉得他们的心态是低调与平和的。

——《清日战争》作者旅日华人宗泽亚


(1)概括中日两国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问题上的不同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以上中日学者不同特点的原因
2019-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4 . “经远舰”的发现为研究北洋水师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远舰”的发现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结合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准确位置。第二阶段,水下考古队在舰体外侧进行抽沙作业,逐步揭露出舰体结构,并发掘清理出水文物。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经远”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这说明
A.真实的历史唯有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B.史学研究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历史的价值判断常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1885189519051911
进口8820001两白银17169671两白银44710008两白银47150394两白银
出口6500571两白银14329321两白银22788819两白银3773381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7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6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通渭县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837年至1839年三年中,英国销华的合法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每年竟达427万多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如此巨大逆差却是靠印度出产的鸦片向中国走私而得到平衡的。鸦片走私已成为中英、印三角贸易的生命线林则徐禁止鸦片走私就危及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根本利益,导致英国于1840年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并未达到英国的目的,因此16年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迫使清政府把鸦片作为合法商品订入条约。

——摘编自陈翰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

——摘编自【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心而沉重的。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享乐之下;清末以来,官职无论大小均可卖得。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人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整个国家是一片万马齐喑。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古丽《中国输在哪里谈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的基本诉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9 .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入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2)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罗斯福在货币领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3)基于材料三中所说的教训,战后各国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意义?
10 . 以下为近代某一时段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
年份1896189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
人数13612746081300240080001200010000

这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主题是
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