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刘坤一和张之洞管辖的五省、浙江、福建、两广、河南等十三省相继声明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纷纷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东南互保运动进行B.中央权威极大下降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地方已实行了自治
2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美国杂志《PUCK》上刊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群母鸡(代表列强)包围在一只名为"中国"的巨蛋上。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朝廷已沦为列强的工具B.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C.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D.成为列强商品倾销的市场
2021-05-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后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由此可得知这一时期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B.列强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运动
2021-05-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牙山大胜”图片。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等地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甲午战争爆发。该报即以此为主题,进行报道。图画描绘的是清军发炮开枪、奋勇杀敌的场景,远处的日军纷纷弃甲曳兵、仓皇逃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当时的报刊更能反映出甲午战争的真实情况
B.画报内容严重脱离历史实际,没有研究价值
C.画报关注社会热点,报道内容与事实有出入
D.画报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有思想启蒙作用
2021-05-06更新 | 632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验历史试题
5 . 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
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C.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D.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孙中山提到:“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让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的主要原因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B.代理人统治的实现
C.义和团运动的影响D.清末“新政”的实施
7 . 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
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D.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9 .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我国强行投资设厂。甲午战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规定使
A.日本控制了中国重工业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
C.中国开始产生机器工业D.中国民间手工业完全破产
10 . 甘必大为法国共和派领袖,普法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抗击普鲁士的爱国活动。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群体主办的报刊,如《江苏》(江苏留日学生主办)等都突出介绍了他的事迹;梁启超主笔的《新民丛刊》也刊登了《法国爱国者甘必大纪念碑》的照片。这些宣传意在
A.鼓吹民主共和,推行排满革命B.传播启蒙思想,弘扬理性主义个
C.宣扬民族主义,激发爱国精神D.介绍法国经验,推行政治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