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另一部分人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的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包括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

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11日中华民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简要评价。
2021-02-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这次战争使腐败卖国的清政府的反动、黑暗统治走入低谷,即使推行君主立宪、“新政”改革也不能挽救其统治,中国到了非革命不可的地步。”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最有可能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3 . 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
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