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
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在统一全新疆地区后,建立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体制:在伊型设立将军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哈密、吐鲁番建旗设札萨克;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在汉、回集中的东部地区推行州县制。政治体制不一,给管理带来了混乱。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败,其固有弊端也日益彰著。将军府既无专设治民长官,又无统一政令,各级王公、伯克往往打着朝廷旗号自行其是,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和卓后裔叛乱接连不断,浩罕和沙俄侵略势力乘虚入侵,霸占伊犁和南疆。鉴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以魏源和龚自珍为首的部分知识分子,遂力主在新疆设行省,建州县。光绪四年(1878年),阿古柏反动势力被逐出南疆后,左宗棠和刘锦棠复极力创议建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发布建省上谕,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是为设省之始。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行政制度的一体化,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摘编自丁立军《新疆军府制的建立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归纳清政府在新疆设置行省的主要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置省的主要意义。
4 .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存在着严重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但终未能把中国完全变为其殖民地。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众的奋勇杀敌B.清政府的不懈抵抗
C.中国军民的坚决抵御D.西方列强的放弃
6 .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淞沪会战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枣宜会战
2018-12-02更新 | 21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小明同学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2018-09-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