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874年11月,沈葆桢上奏《请移驻巡抚折》指出,“夫以台地向称饶沃,久为他族所垂涎;今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而山前、山后其当变革者、其当创建者,非十数年不能成功;而化番为民,尤非渐溃优柔,不能浑然无间”。这一主张
A.反映了清政府保守的治台政策B.体现清廷恩威并济的治台态度
C.意识到了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D.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的近代化
2022-06-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古代边疆治理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意义。
3 . 中国近代历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4 . 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