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末威廉三世时,先是辉格、托利两党议员同被重用;后来为了避免大臣之间争吵过多,他选择下院中最有势力的辉格党领袖当大臣,于是内阁成员变成同一党了。1721年,辉格党人罗伯特·沃波尔被选出来主持内阁会议,英国有了第一位首相。1742年,下院不再拥护他,他立即辞职,他的内阁全体成员地同时辞职。1784年托利党人皮特内阁遭议会多数反对,但他并不辞职,却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其说内阁要向下院负责,不如说它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下院。

——摘编自王小曼《论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材料二 临时政府的北迁,已算是袁世凯在暗斗开始的时候取得了胜利,此时革命党所期望在将来战斗制胜的工具,就只有临时约法,上的责任内阁制。当时民众并不知道这种法律制度是他们的生命所托,应该出力维护的;党人只知道要造成责任内阁制,须造成拥护内阁的政党,不知道拥护内阁的政党;还要有民众站在它的后面去拥护它。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已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恐内阁完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方极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极力造党与之相抗,袁世凯却只是暗笑,把所谓内阁制直踹在北洋军警的铁蹄下面。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内阁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内阁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1-10-12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丑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的财政已经破产。在英国政府的运作之下,由汇丰银行出面,以英国政府控制的中国海关关税为担保,随即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债券,以维护清朝的稳定。

材料   二英国无法承受南北内战所带来的政治混乱和其在华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中国的内战对于英国来讲,或许造成伦敦金融债券市场的崩盘。更严重的是南北政府的对立会导致英国失去对中国海关税收的控制。在此背景下,朱尔典(英国驻华公使——编者)同袁世凯频繁磋商:英国答应支持袁世凯建立政府,而袁世凯则希望英国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援助。

材料三   1927 年,蒋介石发动的清党运动扫除了笼罩在上海英商心中的阴霾。英国驻华大使蓝普森专程来到上海,他向英国商人保证:“英国和中国都在为相互间的关系寻求、一个新的基础。我们同意,一旦条件允许,现存的条约制度应该进行彻底的检查,以便使

之适应于中国现今的时代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与英国达成了妥协,英国在上海的利益得以维持和发展。英国亦放弃了在中国的一些租界和租借地,其中包括威海卫的海军基地,免除了庚子赔款中享有的份额。

1928年以后,列强陆续同意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曾经打算收回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从而一度引起中外工商业界的恐慌。. . . 不过,国民政府后来暂时放弃收回上海的租界,而采取同英美政府以及租界管理当局密切合作的政策,制定包括公司法、商标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工商界的合法权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以上材料摘自陈谦平《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新华文摘》2017.20)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概括英国支持中国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和援助,近代中国政府往往在国家主权问题上进行妥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为获取列强的支持在国家主权上分别作出了哪些妥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列强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的目的及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1-06-05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培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