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各国和唐朝来往,必经长安;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与西域交往,也必经长安;它是首都,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立化;它作为文化中心,四方儒士云会于此,又有左右两教坊,善歌工舞,域外传来新声佳曲,经教坊上演,传遍京城,影响全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地位。
(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该宣言发表的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2022-12-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旅游,让我们跟着他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扎于人民的大地。他的足迹曾先后来到这些红色土地。


从图中任选两个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两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明确列出两次发生的重大事件,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走向工厂、矿山,开始接触工人并开展工人运动。这说明
A.五四运动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C.建立新型政党的条件逐渐成熟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2021-05-23更新 | 477次组卷 | 1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学校如果组织游学活动参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应去
①上海   ②浙江嘉兴   ③井冈山   ④延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B.北伐战争C.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
2020-09-26更新 | 357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
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
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
7 . 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是
A.选举党的领导机构B.制定党的章程
C.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东朗教授指出:“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独裁专制统治,国人的民族意识淡漠。而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主义活动的普遍展开,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广泛而深入地唤醒了国民对国家的责任和爱国的情怀。”这说明五四运动
A.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9 . 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这样一首歌谣:“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歌谣中的“强邻”指的是
A.英国B.俄国C.日本D.美国
10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材料反映了
A.史料研究先辨别真伪
B.历史叙述带主观政治倾向
C.报刊比日记更客观
D.《晨报》是资产阶级报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