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通过对比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难发现: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而后者则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这一区别的产生主要得益于(     
A.领导者的周密组织和安排B.新式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普及
C.电讯业和报刊业飞速发展D.广大人民群众对国事的关心
2 . “500多名留学生在东京的中国公使馆召开集会,日本军警不满意学生们手持白布标语中的‘打破军国主义’‘取消和约’‘直接收回青岛’等字样,与学生发生冲突,三十六人被捕”。材料中“留学生”的意图是(     
A.呼应国内的爱国运动B.抨击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C.反对日本的全面侵华D.批评国民政府反动统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亲自参与并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第六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广大群众中去。经过共产党人深入细致的工作,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把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组织、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改变了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孤立于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之外的局面。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种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经不能当作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了”。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的贡献。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认为,国民党是“一个多阶 级的联盟”,其政纲原则是“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主、争取公民的人的生 活”,而“中共不过是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因此他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一观点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这说明当时(     
A.国民党已经转变成工人政党B.共产国际错估了中国形势
C.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初步形成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部分活动
1922年1月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2023-01-07更新 | 3324次组卷 | 23卷引用:热点03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 谱写复兴华章(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1年11月,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撰文提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说明当时的毛泽东(     
A.号召工人联合打破旧世界B.看到工农联合革命的必要性
C.对苏俄革命道路深信不疑D.强调城市武装暴动的重要性
7 . 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
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8-28更新 | 8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复习第7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
8 .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收回时间收回租界强祖国相关事件
1917年8月天津、汉口德国、奥地利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天津、汉口苏联苏联成立
1927年2月汉口、九江英国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镇江英国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2022-07-12更新 | 673次组卷 | 15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4袁世凯复辟与北洋军阀统治-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9 .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时期口号
1922—1925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10 .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是
A.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区域文化碰撞交融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
D.亚洲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的五四运动
2022-06-25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精品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