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此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脱掉长衫,到工人中间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人开始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他们中间的一批先进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B.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的结合
C.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D.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2 . 与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反对列强主导进行司法调查不同,在司法调查问题上,北洋政府采取了争取扩大法权调在范围这一应对措施,以便为废除治外法权寻找法律和事实依据。北洋政府的做法
A.导致中国司法主权进一步受损B.有明显的投降主义色彩
C.旨在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D.是基于现实的被迫选择
3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些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
时间概况
1921年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
1923年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共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

A.顺应了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B.掌握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着力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纲领的贯彻
4 . 学者陈平原在一本著作中用“花开春日”、“集会天安门”、受气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夜囚警察厅”等五个场景还原了某场运动的原貌。这场运动
①学生是游行的主力   ②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
③地点发生在上海   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5 .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021-10-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伐前夕,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战时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恽代英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制定了《北伐军最近宣传大纲》,筹建了北伐宣传队。由此可知
A.北伐得到群众广泛支持B.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
C.北伐战士革命意志坚定D.国共开始达成共同出兵共识
7 . 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武汉向全世界展现出最大的社会责任感。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满含热泪地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以下史实发生在这座英雄城市的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C.国民革命军收回英租界D.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2021-10-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签字和约。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的激情呼吁B.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C.陆徵祥的爱国热情D.人民群众大力推动
2021-10-13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9 . 斯大林曾发给驻中国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国共产党一份电报,命令他们:……(2)在武汉重组国民党;(3)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增加工农成员……(5)设立一个国民党特别法庭,审判反革命者,而不可涉及共产党员。这份电报发送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24年1月B.1926年7月C.1927年6月D.1928年4月
2021-09-2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浙江省某革命纪念馆长期开设《££££££》《光辉的历程》等特色专题展,也举办成人仪式、入党宣誓等活动,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最有可能是
A.开天辟地大事变B.星星之火可燎原C.转危为安救革命D.自力更生大生产
2021-09-23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