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022-07-03更新 | 12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表明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2021-04-27更新 | 430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帷幕D.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毛泽东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此次军事行动
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了战略反攻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美国国务院曾公开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内附国务卿致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很大一部分由于我们在运输、武装和补给上给予他们的部队的援助,他们遂能推广其控制及于华北和满洲的大部分。到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国民党在军事的成就上和领域的扩张上,显然是登峰造极的。”美国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A.宣扬对中国抗战的贡献B.进一步发展中美友好关系
C.为对华政策的失败辩护D.标榜民主以争夺世界霸权
6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人民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叶剑英曾写道:“为继续大量地歼灭敌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已经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此后我军的“战略决策”是
A.举行全国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B.开展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C.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D.进攻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8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胜利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
C.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9 . 陕甘宁边区政府自1941年初实行禁止“法币”在边区行使并推行边币政策。1946年12月边区政府重申禁令,并颁行《战时严禁“法币”行使办法》。边区的货币政策
A.起初不利于国共团结抗战B.宣告了国共关系破产
C.支持了边区人民的自卫战争D.加剧了国内政治局势的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解说
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