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09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2 . 1834年,英国人劳律卑在广州沙面设立邮局。五口开放后,英国政府即决定以派驻各通商口岸的英国领事为英国邮局代理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由伦敦英国邮政总局直接领导。此后,法、美、日、德、俄等国列强竞相寻找借口,先后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邮局,行使其母国的邮政章程,不受中国检查。这些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外国邮局被称为客邮。客邮的设立
A.开启了中国邮驿的历史B.是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C.直接侵犯所在国的主权D.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022-05-31更新 | 54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3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2022-12-04更新 | 718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缴纳“进口、出日货税、铜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项规定其重点在于
A.公平B.协定C.税额D.例章
6 . 外贸

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输(入)华货物净亏(-)(镑)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2725188663988361
17901794574914263432182313
181018141045484174393106923

材料二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1775-1814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是
A.协定关税
B.割香港岛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19-07-11更新 | 393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9 . 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
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鸦片贸易由非法转向合法
10 .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下图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上海租界                                                                           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01-19更新 | 172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下期第一次综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