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0 道试题
1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形成了劳动力输出的“苦力贸易”使华工厂布于美洲和大洋洲。由此可见“苦力贸易”
A.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B.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C.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与保留
3 . 在清政府与外国的条约中有这样一项条款:曲在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曲在英人,由领事馆究治,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该条款产生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缓和了中英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中英之间的友好交往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 . 如图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月3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广东水师,在广州穿鼻洋海面与来犯的英国军舰进行海上大战,史称“穿鼻洋之战”。由此可以说明
A.鸦片走私损害中国利益B.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
C.英国蓄谋发动侵华战争D.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
5 . 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
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
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
6 . 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1846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人两年后入城。1848年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这说明
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
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
2022-01-01更新 | 34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一轮收官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8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里的“这场战争”是指
A.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0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
C.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D.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