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中最大的怡和行经营者伍秉鉴拥有资产超过2600万两白银,约为当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怡和行巨额投资美国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等现代金融项目,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据此可知,当时(     
A.私商可以进行大规模外贸B.中国掌握对外贸易主动权
C.民间仍有了解世界的渠道D.地方经济势力与外部勾结
2 .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转型。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对外关系上
社会生活上
2023-09-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13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某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外流白银达600万两。1821—1834年朝廷颁布禁令8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这些现象(     
A.暴露了晚清社会的危机B.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D.扭转了清朝贸易的逆差
2023-02-0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商品输出以及掠夺原料的需要B.清政府关税主权的丧失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从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
10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 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 8 29 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 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 4 17 日)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

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 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 年~1894 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 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9 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2023-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