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2 道试题
1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
2021-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021-01-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上述主张旨在
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
4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帝一方面指示两广总督叶名琛“熟悉夷情,设法驾驭,操纵得宜,勿贻后患,朕亦不为遥制”,又警示其不可“意存迁就”。据此可知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C.统治者举棋不定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D.“华夷之辨”思想的根深蒂固
6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B.协定关税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20-12-26更新 | 21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1853年,厦门英领事在报告中说:“在厦门,人们都知道,进口货报关的不及一半,海关的出口账目也徒有其名。”该报告内容从侧面说明当时
A.洋货受到自然经济排挤B.厦门开埠通商名不副实
C.列强走私活动异常猖獗D.英国意图扩大侵略战争
8 . 19世纪中叶,一个当时曾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谈道:“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与上述材料无关的是
A.外国人获得治外法权特权保护B.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永久居住
C.各国纷纷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9 .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10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