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出处记载
【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2 . 《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增城一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率水勇驻扎在石并桥。“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
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
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
3 . 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
A.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中英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
2019-07-18更新 | 536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
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
6 .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7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8 .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接受”他们的条件后,中国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