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2 . 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外交使团来华,按照中国的礼节,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应行跪拜礼,但他坚决反对这样做。最终,英使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有不同记载。英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行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对此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记载相互冲突,要尽可能详细的占有史料,才能去伪存真
B.书写者会因立场、动机不同而描述各异,说明历史真相是不可能被客观还原的
C.和珅的奏折是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当事人所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实力强大,和珅有美化统治者的嫌疑,英方的记载更为可信
2022-03-16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3 . 鸦片战争后,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为林则徐塑像。1877年,清朝派驻英国的刘锡鸿参观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英文。”材料能够反映
A.禁鸦片烟条约成为禁毒典范B.林则徐禁烟的世界影响
C.虎门销烟得到国际普遍认可D.英国政府欺世盗名作风
4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中学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摘编自茅建海在《天朝的崩溃》中的相关记载,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水勇头目林福祥在1843年写道:1841年5月30日,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冈一带抢劫,由于他事先与各乡已约定联防,三元里等80多个乡的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200余人,后由余保纯(广州知府)解围,英军方得出围回归。

材料二:广东按察使王庭兰,战后不久写给福建布政使的信中称:1841年5月30日,英军从越秀山一带撤军,取道泥城回英舰,三元里等处一百零三乡民众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名,斩英军头目二人,围困英军。义律请广州知府余保纯弹压,余保纯私自出城解和,民众逐渐离散。

材料三:英方陆军司令郭富,1841年6月3日在报告中称:5月30日中午12点左右,他在越秀山四方炮台发现,许多非正规部队在其阵地之后三、四英里处的山脚下集结列阵,他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燧发枪无法射击,对方与之肉搏。郭富下令撤退,对方因作战不利亦后退。回到炮台后,他发现有一个连的马德拉斯土著步兵未归,即派两个连携带不怕雨淋的雷击枪前往救援。救援英军发现该连被数千民众包围,开枪驱散民众,救回该连。5月31日清晨,郭富派人通知余保纯,若不停止此类行动,将中止先前达成的停战协定。至当日中午,民众聚集了1.2万至1.5万人,包围英方阵地。余保纯前往劝解,民众撤离。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对三元里民众抗英事件,指出其记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三元里事件爆发的原因,中英双方的认识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基本史实。
2019-02-24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区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016-11-27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