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2016-11-27更新 | 146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卷历史试题
2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2016-11-27更新 | 7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4 .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5 .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接受”他们的条件后,中国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6 .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016-11-27更新 | 772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
A.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
C.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D.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8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016-11-18更新 | 109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质调历史试卷(二)
9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从本质上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要求                                                               
A.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B.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设厂D.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
10 . 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材料五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6-11-18更新 | 10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卷(天津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