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记载: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进口税率为16%,出口税率为4%,比同时期实行自由税率的法国的税率低。清《粤海关志》记载:鸦片战争前,皇帝“子惠黎元”,“以柔远人”,对外国商船,尤其是朝贡商船,不仅废除了前朝的一些税种,而且持着“损之又损”的原则,在常额之外,又有优惠,甚至在一些时期实行贡船免税政策。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辛亥革命后,列强担心在华利益受损,将海关收入暂时委托由英国人担任的总税务司存入汇丰、德华、道胜三个外国银行保管处理,以此保护“债权国”利益。
——薛平《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
材料三 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关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海关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趋势形成的国内背景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海关主权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二模联考文综历史题
2 . 15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二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①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②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③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2020-02-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一中、汉沽一中、大港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1898年,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4 . 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2022-02-18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3)阅读材料二,你将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材料四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建桢等革职查办。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6)综上所述,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020-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1)比较礼单一、二,分别说明中英两国的外交目的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A.民族工业的崛起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变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夏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夏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6)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辨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堵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变化的特点。(4)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
1924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不平等条约”,作为一个被赋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在此前报刊上使用不多,此后广为传播。
苏联宣布放弃原沙皇俄国的在华租界。
1927年英国水兵在汉口杀害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激起大规模反英运动,国民革命军和工人纠察队进入英租界。实行接管。此后,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
1941年日本对美国、英国宣战,日本占领各国在华租界。
1943年签订《中美新的》,《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收回粗界的历史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